衍生
2013/11/15 1 則迴響
活用衍生原則:核心貫徹一致、定位清晰適切、彰顯獨特個性,可讓福音與牧養材料發揮不一樣的果效。
面對多元的世界,以單一的形式發佈資訊已不能滿足多元化的需求。然而,在資源緊絀的壓力下,教會、福音機構及基督徒如何能夠善用資源以取得更大果效呢?筆者嘗試從衍生的角度與讀者共同思考探討。
竹在中國文化中有著非常獨特的地位,既象徵君子,亦有虛心和有氣節的意思。同時,由於竹的不同部份有不同的實際應用及衍生用途,因此無論衣食住行都可以看到竹的影子。從中國人如何運用竹,可以看到竹固然本身有用,但也要使用者了解其特性、多方嘗試、運用得宜,才可發揮其效用。
在新媒體多元溝通的文化中,我們又可如何透過了解訊息和新媒體平台的特性,讓訊息能夠以多元方式展現不同的衍生用途呢?活用衍生的原則,可讓福音與牧養材料發揮不一樣的果效。
貫徹始終
同樣的福音與牧養材料可以因應服侍對象、發佈渠道等等因素衍生出不同的展現方式和用途,使更符合受眾的需要,就像竹能生產出不同用途,一物多用。發展衍生用途和形式,要留意三個重要的原則。第一,最重要的原則是核心要貫徹一致、一脈相承,展現方式要能互相呼應,發揮多元之餘,更重要的是著重其協同效應,讓個體的總和大於其總和的效果。如一味貪多卻不注重其核心的貫徹,就會變成雜亂分散,失去焦點。第二,定位必須清晰,要想清楚該種衍生形式的受眾對象特性,要以適切到位的方式以取得最大效果。第三,不同的衍生形式間要有獨特個性,否則就會變成重覆累贅,弄巧成拙。同時,主次要分明,才能展現個性之餘又保存一致性。
影片:A Taste of TED Books@YouTube
TED Books是TED Talks的衍生產品
多元應用
筆者多次在文章中提到的TED,其核心價值就是Ideas worth spreading。以這個核心價值出發,TED不斷為其演講的內容發展新的展現形式。最初是把TED演講的內容拓展成為TEDTalks系列,以免費形式於網上發放,廣受歡迎;然後加入多種語言字幕,把影像材料加入文字展現方式,便利讀者速讀和搜尋;再跟著發展出TED Quotes把演講中的精警訊息節錄出來,並配以演講者的圖片,讓讀者能一目了然並方便傳閱;TED Playlists按不同專題把相關的演講組合起來,展現更豐富的角度;再接住發展TED Books,把與演講相關課題的內容以一個中庸的長度展現出來,既方便讀者在看完演講後作進深的課題探討,但又不用讀者花費閱讀一整本長篇書籍的時間,嘗試在深度和速度間取得巧妙的平衡。
筆者今年與道聲出版社的弟兄姊妹合作推動「信徒箴言電子平台」,當中亦嘗試運用衍生的原則。《信徒箴言》本來是以書本形式出版,「信徒箴言電子平台」則以書本內容為基礎,發展出幾個不同的展現形式。第一,是「信徒箴言電子版」手機軟件(app)(http://cww.hk/app),把《信徒箴言》的文字內容以足本發放的形式,提供電子版方便使用智能手機的弟兄姊妹;第二,是把《信徒箴言》部分內容節錄並配以圖片、靈修反思材料等,開發「信徒箴言專題網站」(http://cww.hk),以圖片輔助經文內容,幫助讀者思想靜修;第三,把「信徒箴言專題網站」的內容再透過三個不同平台以適切該平台特性的不同形式展現:facebook專頁的貼文及相簿、twitter的簡短資料串流、Pinterest的告示板(Pinterest Board),讓活躍於不同平台的讀者都能方便瀏覽和分享。整個平台專案的重點在於不同元素間的配搭和協同效應,包括要克服營運上的挑戰及平台間的協作問題,以期最終能以可持續的方式凝聚受眾群體。
在這個寶貴的實戰經驗中,筆者很深刻地領略到正因為福音機構資源緊絀,更要活用衍生的形式,讓資源得到更合理有果效的運用,既應付多元社會的多元需要,亦為持久營運建立穏固的基礎。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節)
延伸閱讀:
1. TED
2. TED Talks
3. TED Playlists
4. TED Quotes
5. TED Books
6. 「信徒箴言專題網站」
7. 《信徒箴言》Facebook專頁
8. 《信徒箴言》電子版
9. 《信徒箴言》@twitter
10.《信徒箴言》@Pinterest
互動平台:
Facebook(漁翁撒網@真証傳播):http://www.facebook.com/netfish.hk
網誌:http://netfish.cc(附專題分類、Tag、手機版本等增值功能)
![]() |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
(文章亦刊載於漁翁撒網@真証傳播)
引用通告: 衍生|精華篇 | OneSlide@基督教新媒體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