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

netfish-20131115-derivative-1280

活用衍生原則:核心貫徹一致、定位清晰適切、彰顯獨特個性,可讓福音與牧養材料發揮不一樣的果效。

面對多元的世界,以單一的形式發佈資訊已不能滿足多元化的需求。然而,在資源緊絀的壓力下,教會、福音機構及基督徒如何能夠善用資源以取得更大果效呢?筆者嘗試從衍生的角度與讀者共同思考探討。

閱讀全文精華篇

閱讀全文

點滴

〔引言:蘋果主席喬布斯(Steve Jobs)早前病逝,故加插【號外篇】,從喬布斯串連人生點滴的演說,到如何善用新媒體讓我們的人生點滴成為福音異象傳承的基礎,表達一些想法,與弟兄姊妹共同思想。〕

串連人生

蘋果主席喬布斯(Steve Jobs)病逝,世界各地媒體都作廣泛報導,內容大多是總結其一生的成就。當中有一篇比較特別的是資深科技專欄作家Walt Mossberg寫的〈我所認識的喬布斯〉,簡述了幾件與喬布斯十多年交情中的一些點滴。在這種種點滴小事的描寫中,喬布斯從一個好像高高在上的一代科技巨人變身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朋友。

看過喬布斯專題演說的人,都會對他的精警簡潔的表達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喬布斯生平最能鼓舞人心、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演說,卻不是他那些精彩的產品發佈會,而是在2005年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15分鐘短講。在演講中,他把人生點滴串連起來,指出人生中一些驟眼看來無足輕重的事卻可能帶來鉅大的改變:「如果當時我沒有退學,就不會參加那個吸引我的美術字課程,Mac機就不會帶來如此豐富的字體。由於視窗系統抄襲Mac機字體,(如果我沒有上該課程)後來的個人電腦就不會有這些字體了。」

喬布斯這個分享很有意思,我們常常會著眼於人生中的一些大事,卻忽略了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誰不知這些點點滴滴往往比大事產生更大的影響。人生的點滴,無論對自己或其他人都產生鉅大而不容易察覺的深遠影響。作為基督徒,我們對於神如何用生命中的不同點滴來陶造我們的生命、成就對我們的祝福,可能都有不少體會;我們的生命點滴更往往成為造就他人或是絆倒他人的關鍵,而福音使命與異象的傳承,更是要靠長期而貫徹的生命點滴累積而成。


影片:喬布斯-求知若飢.虛懷若愚

見證同行

上星期在一個講座中分享一個訊息「善用新平台:鞏固.深化.延伸」,就提到很多時候教牧、生命師傅等在牧養弟兄姊妹時往往要用很多時間與他們溝通,但時間卻總是不敷應用。生命的牧養很著重面對面的直接溝通(同步溝通),但同步溝通時間不足卻令生命師傅難以同步了解牧養對象的生活,造成牧養與支援上的困難。社交媒體及流動平台令人與人之間能有更緊密的非同步溝通,正正舒緩同步溝通時間不足的問題,而且令彼此的接觸與交流變得多樣化,達到鞏固關係、深化溝通、延伸牧養三重效果。有了非同步溝通的補足,在同步溝通時就能更專注於重要的課題。

可能讀者會覺得時間本已不足,再加上不同步溝通,時間運用只會更緊張。這個想法沒有考慮到一個新媒體的特質:以一當百(One to Many)。透過新媒體進行的溝通,很多時候並非以一對一(One to One)的形式進行的,例如生命師傅對某一件社會時事有一些反思或意見,在Facebook上分享一次,所有牧養對象都能接收這些訊息。如能持之以恆,這些生命中的點點滴滴就能成為生命師傅的生命見證,讓牧養對象得著造就,亦讓異象點滴累積,深入牧養對象的生命。

有意見認為透過新媒體的溝通往往流於膚淺,難以深入。然而,一方面透過新媒體所作的溝通並非取代其他形式的深入溝通,而是發揮鞏固、深化、延伸的作用;另一方面,這種生命點滴的交流能加深彼此的了解。另外,新媒體和流動平台令生命師傅能更快知道牧養對象的近況,如有重要事情發生能快速跟進,這比事後才知道而錯失牧養與支援的最佳時機,要省時得多。適時適切的牧養與支援是同行與造就的重要元素。

有一句成語叫「滴水穿石」,水滴雖小,但日積月累,也可以把堅硬的石頭滴穿;同樣,生命點滴雖小,持之以恆,貫徹始終,也能成為別人生命的重要祝福。新媒體和流動平台的出現,為生命點滴的累積和異象的傳承,提供極有用的工具。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九章23節)

延伸閱讀:
1. 華爾街日報:Walt Mossberg〈我所認識的喬布斯〉
2. AM730:喬布斯三個故事啟發人心
3. 專題演講:「善用新平台:鞏固、深化、延伸」

互動平台:
Facebook(漁翁撒網@真証傳播):http://www.facebook.com/netfish.hk
網誌:http://netfish.cc(附專題分類、Tag、手機版本等增值功能)

創作共用許可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原文在2011年11月3日刊載於漁翁撒網@真証傳播

連繫

搜尋基石

現在我們能輕鬆用搜尋引擎尋找資料,搜尋引擎公司固然功不可沒,但更重要的基石其實是萬維網(亦稱網際網路,World Wide Web)的建立。

廿多年前當Tim Berners-Lee發明萬維網時,他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簡便易用的機制,令不同資料可以被連結起來。早期的萬維網建立了資料間的連結,被稱為Web 1.0時代。Web 2.0時代進一步深化與延伸萬維網技術,加強使用者參與及個人化服務,當中尤以社交網絡最具代表性。Web 2.0令萬維網從資料的連結推展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繫互動的工具。

近年坊間流行用Web 3.0以表達比Web 2.0更先進的網路世界,因此常有弟兄姊妹問我Web 3.0的具體定義。Web 3.0的定義眾說紛紜Tim Berners-Lee認為語意網Semantec Web)(即電腦能超越配對式的連結,而能分辨資料中不同字詞的語義關聯,簡言之是更高階的人工智能)是關鍵,亦有人認為是把萬維網變為一個龐大的數據庫,不一而足。

https://ted.com/talks/view/id/484
影片:Tim Berners-Lee 談網絡的未來

深化延伸

萬維網為我們把資料變為可被搜尋(Searchable)及搜尋資料奠下堅實的基礎,但我們有否善用這個基礎推動福音與牧養工作呢?

在閱讀福音與牧養資訊時,大家可能都試過碰到不明白的詞彙(如神學詞彙),又或者資訊中引用某些聖經經文章節但又沒有附上經文,結果就要再到搜尋引擎搜索詞彙意思或是相關經文。你可能會覺得網上搜尋引擎這麼方便,讀者可自己搜尋。然而,搜尋引擎雖然方便,但一般讀者要分辨資訊與雜訊,實非易事。既然資訊發佈者可輕易加入準確的連結,令萬千讀者受惠,為何要不同讀者重覆花時間再尋找呢?

資訊發佈者透過運用搜尋引擎優化等技巧,可令福音與牧養資訊更容易被服事對象找到,如果能在資訊中附以合適準確的連結,就更能鞏固、深化與延伸讀者的理解。資訊發佈者多做一小步,就能為讀者提供極大的方便,讓他們更專注於閱讀中的福音或牧養資訊,這不正是資訊發佈者所冀望的嗎?你情願讀者多花一分鐘閱讀和思考,還是用那一分鐘作搜尋呢?

再者,隨著輕觸式電子產品(如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等)大行其道,透過電子方式閱讀福音與牧養資訊的讀者層面大為擴闊,例如有不少以前沒有接觸電子資訊的長者都能輕易掌握這些產品的操作,便利他們作資料搜尋。對於這類讀者,適合的資訊連結更是重要。

另外一個常見情況,就是在籌備福音或牧養聚會時,對於講員部份的介紹,一般只會以簡單文字交代其職位及背景等,有些可能會拍一些簡短的宣傳短片。然而,現時網上資源極之豐富,如能提供適合的連結(如該位講者以前講座的影片、文章、著作等等,可參考這個例子),就可令受眾與講者有更深入的連繫,增進受眾參與聚會的興趣。

萬維網的演變對於教會、福音機構以至基督徒的啟迪在於如何與時並進,明白並善用萬維網作為推動福音與異象的工具。萬維網從連結到連繫,讓我們一步一步深化與延伸福音與牧養資訊的傳播,亦提供作見證的新平台。然而,在應用層面,實在有很多可以進一步探索的地方。有不少時候,只要小改變就可以帶來大改善。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九章23節)

延伸閱讀:
1. YouTube影片:History of the Internet
2. Wired Magazine: How the Web Wins

互動平台:
Facebook(漁翁撒網@真証傳播):http://www.facebook.com/netfish.hk
網誌:http://netfish.cc(附專題分類、Tag、手機版本等增值功能)

創作共用許可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原文在2011年9月30日刊載於漁翁撒網@真証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