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導

號角月報:新社交媒體 互動能力強(2010.08)

「網絡社群的出現,讓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重新建立信任,令溝通的深度與廣度都大大提高。網絡社群是Web 2.0時代的產物,具有高度的互動性及可塑性等特點。在Web 2.0時代,人們期望慢慢改變,從前的大眾市場,漸漸成為大量的小眾市場。」

號角月報:與孩子分享網絡世界(2010.08)

「要保護孩子,先要讓孩子願意讓你保護。對父母來說,重點不在控制,而在於分享與同行。作為父母,如禁止孩子在家裡上網,孩子自然有方法在其他地方上網;你越禁止,他們興致越高。若孩子認為父母在監視,就會把更新資料向父母隱藏。父母如積極參與,分享自己的人生點滴,可令孩子更深入瞭解父母,減少敵意。當父母與孩子在電子平台上,進一步建立親子關係,孩子也會較願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網上世界。」

時代論壇:證主「Like者得禮」啟動禮 籲善用社交網絡建立信仰(2011.07.22)

「利用網路平台傳福音要被Like有以下要點:著重分享(Share)──讓讀者可以參與其中;好行為(Behave well)──不胡亂把相片加標籤(Tag)去硬銷;做回自己(Be yourself)──形像和行為一致;醒目分享(Share smart)──以圖像取代過量文字、不隨便在面書上貼文,以免造成滋擾。網上平台是關係的連結和建立,以生命的見證來傳福音,就是最好的方法。」

可圈可點:基督徒Facebook傳福音謬誤多 俞真:感動人心圖像勝千言萬語(2011.07.22)

「網絡平台的普及化,的確影響基督徒的牧養及傳福音方式:『福音沒變,但人們溝通的模式改變;時間仍是24小時,但如何運用時間的模式轉變;人與人之間的分享沒變,但分享方式卻變得多元化。』作為牧者,不應視這些改變為挑戰,而是要掌握機遇。」

今日基督教報(台灣):港證主協會籲善用社群網路建立信仰(2011.07.23)

「利用網路平台傳福音要被按讚有以下要點:著重分享(Share)─讓讀者可以參與其中;好行為(Behave well)─不亂把相片加標籤去強硬推銷;做回自己(Be yourself)─形像和行為一致;醒目分享(Share smart)─以圖像取代過量文字、不隨便在臉書上貼文,以免造成困擾。網上平台是關係的連結和建立,以生命的見證來傳福音,就是最好的方法。」

基督教週報:香港書展2011 基督教書坊 透過新媒體感動人心(2011.07.31)

「『證主』網絡顧問俞真先生不諱言部分教牧與會眾有代溝,說:『福音沒有變但溝通方式已轉變,轉變影響了會眾期望,他們不再希望教牧見面時再問今個星期生活如何,他們認為應該看了Facebook,知道最新動向。』他續言教牧不應視Web3.0為『挑戰』,反應視為『機遇』,藉網上平台建立和關係連結,信徒更能透過社交網絡以生命的見證來傳福音。」

時代論壇:教新牧養沙龍 探討新媒體於堂會事工的應用(2011.08.01)

「新媒體幫助大家在不同時間及地域溝通,更可以鞏固、深化及延伸關係‧‧‧‧‧‧有堂會牧者表示,會眾易於利用新媒體公開表達不滿及負面感受時,情況難以面對。俞回應,牧者不應太消極,應視會眾公開表達意見為一個溝通機會,牧者可知道會眾的情況,並以不同的方式去溝通了解他的需要。牧者要學習以包容的心去接納,帶著明辨的心去看會眾意見,並以恰當的渠道教導了解。當牧者以愛心去回應時,就是做出生活好見證。」

時代論壇:網絡牧養 like 唔 like?(2012.04.14)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教牧得知教友的生命中是有FB時,便不能不兼顧FB的牧養‧‧‧‧‧‧當走進去他們的世界當中牧養關顧時,就像耶穌基督道成肉身,走在我們當中傳福音般!」

今日基督教報(台灣):香港領袖解析網路牧養 年輕羊群聚集重地(2012.05.03)

「俞真形容網路世界就像九龍城寨般:一、很多人並不瞭解當中的實際情況,只是站在外圍指指點點;二、媒體對上網的報導往往偏向於負面訊息,如隱私問題、網路霸凌、浪費時間等;三、對福音與牧養的需要極大,當宣教士潘靈卓走進城寨中去服事後,她在當中的福音工作便成了美好的見證。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