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神
2010/09/24 3 則迴響
留白令人留神
當年黃霑曾在明報副刊寫過一個叫「廣告人告白」的專欄。那時候年紀還小,沒怎麼注意這個專欄。有一天一打開副刊就對那個專欄留上了神,因為那個位置是一片空白。細看之下,發現有一行很小的字寫著:「平時不看本欄的讀者,今天大概都會看一下本欄,這就是廣告人利用空白的道理。」寥寥數語,就把「留白令人留神」的技巧活現在讀者眼前。
事隔近三十年,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各式各樣資訊更激烈地爭逐我們注意力的時代,可是我們還是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由於資訊過多所帶來的煩厭指數相當高,我們或多或少都培養出一些注意力管理技巧,把有用資訊從眾多噪音中過濾出來。因此要爭取我們的注意力,要比以前更困難。要體會讓我們留神有多難,可以看看以下影片並跟隨當中指示(數一數白衣人把籃球互傳過多少次):
這段影片製作於1999年,是兩位著名認知心理學家Christopher Chabris和Daniel Simons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心理學課程時設計的心理實驗,叫「選擇性注意力測試」。當我們被太多的資訊圍繞,我們會只留神於某些資訊,而忽略其他。這段影片令我充分感受到那種「視而不見」的情況有多嚴重。
選擇性留神
參與過社交網絡的讀者們對「選擇性留神」的情況更是絕不陌生。每天打開Facebook的動態消息(Newsfeed),儘管這些消息全部是來自我們選擇加入作為朋友的人或是「讚好」的專頁,但我們也會很自然的過濾掉一些無關痛癢的「噪音」(例如朋友在人家的農場裡偷了一條胡蘿蔔),而留神一些認為比較重要的資訊(例如朋友生病等等)。如果連把動態消息細看的耐性都欠缺,那更可能只會注意一些有趣的照片或圖像。對於希望透過社交網絡發佈資訊的教會或機構而言,這令運用社交網絡的難度提高不少。所以教會或機構在選擇分享甚麼資訊和如何分享方面要多花心思,格外留神,才可以讓讀者留神這些資訊。
前陣子寫了一篇〈網中鳥〉提到這幾年微博服務(microblogging)Twitter紅遍網絡世界,正因Twitter在過於豐富多采的互聯網中有著精煉簡潔而容易使用的特性,以文字為基礎,上限140字,也不設圖片功能,充分發揮像黃霑所展示那種「留白令人留神」的效果,得以脫穎而出。可是上個禮拜看到一則新聞,令我大惑不解。這則新聞是Twitter準備推出多媒體功能,豐富用戶的體驗,有評論者認為這些變革會令Twitter更像Facebook。難道我們的用戶體驗還不夠豐富嗎?Twitter這樣做不是在捨本逐末嗎?
水能覆舟,也能載舟
面對多姿多采的社交網絡資訊,我們可能會害怕它令我們花盡心神,忽略真正要「留神」的讀經、祈禱、靈修。然而,水能覆舟,也能載舟。只要運用恰當,社交網絡能帶來新的可能性,成為讓信徒留神牧養資訊,親近神的一個有力觸發點。今年八月中在Mashable網站報導有一位英國基督徒Chris Juby,從2010年8月8日起至2013年11月8日止,每天把一章聖經撮寫成一條Tweet透過Twitter發放(http://twitter.com/BibleSummary),計劃用三年多的時間把整本聖經1189章發送完,目的是希望能引起其他人研讀聖經的興趣。這個有趣的計劃倒真提高了我讀聖經的興趣,令我在看完他那140字的撮要後總想跟原來版本對照一下。
就像哈佛教授們的「選擇性留神」實驗所顯示:留神與否,存乎一心。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四章23節
延伸閱讀:
1. The Invisible Gorilla
2. 〈網中鳥〉@tangram.hk
3. Mashable: One Man Will Try to Tweet the Bible Over Three Years
4. 部份Twitter上的讀經資訊
@BibleSummary
@ibibledaily
@idailybible
互動平台:
Facebook(漁翁撒網@真証傳播):http://www.facebook.com/netfish.hk
網誌:https://netfishcc.wordpress.com
![]()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
(原文在2010年9月24日刊載於漁翁撒網@真証傳播)
引用通告: 留神|精華篇 « OneSlide@漁翁撒網
引用通告: 留神|精華篇 « OneSlide@漁翁撒網
引用通告: 匠心@香港中信.新媒體工作坊 « 基督教新媒體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