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權
2012/07/01 2 則迴響
引言:大自然為樹木提供生長空間;新媒體亦為使用者發佈、分享資訊提供空間。今期〈賦權〉以OpenCourseWare作為例子,與讀者共同探討其賦權模式對教會、福音機構及基督徒透過新媒體實踐賦權的啟迪。【閱讀全文】
善用新平台.堅立信望愛
2011/08/19 1 則迴響
混淆
在數碼出版的範疇,由於令資訊可被搜尋(Searchable)極之重要,所以在詞彙的統一處理上要格外留神。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譯名。
前一陣子,英國牧師、作家、福音派大師John Stott息勞歸主,各界紛紛撰文悼念。然而,由於John Stott著作的中文譯本由不同出版社於不同時期出版,所以其中文譯名各有不同,只要用John Stott在Google中作搜尋,並選取只顯示「繁體中文網頁」,單在第一頁的搜尋結果中,已會看到三個不同的譯法:「斯托得」(官方譯名)、「司徒德」、「史托德」;另外,在這些連結當中還會看到另一個譯名:「司托得」。讀者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我只用某個中文譯名作搜尋,那麼採取其他譯法的資料就不會出現在我的搜尋結果中。
另外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對Social Media及Social Networking的翻譯。常見的Social Media翻譯包括「社交媒體」、「社群媒體」等等;Social Networking的版本則更豐富:「社交網絡」、「社群網絡」、「網路社群」等等;而且這些字眼常會交替使用,令情況更形混亂。
果效
不同的譯法對於資訊搜尋者構成極大的不便,亦不利於資訊的交流與互通。因此在筆者「漁翁撒網」的事奉中,把關於Social Media及Social Networking的譯法統一用「社交媒體」(Social Media)及「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ing),並且在用法上亦把「社交媒體」及「社交網絡」予以分隔,以減少混淆,並提高使用者的搜尋效率。如果讀者以「社交媒體 福音」在Google作搜尋,就會發現在第一頁中有不少連結都是與「漁翁撒網」的事奉有關的,這正是透過詞彙的統一處理令效率與果效都得以提升的實際例子。
雖然詞彙的統一處理在以全文檢索(Full Text Search)搜尋資訊方面極其重要,但有時候教會及福音機構在處理實際的行文用詞上卻無可避免地要使用不同的詞彙表達同一個意思。前幾篇文章中談及的Tag(標籤)就能幫助我們在文字潤色和詞彙統一之間取得平衡。教會及福音機構在不同資訊中採用不同詞彙,但卻可以在加入Tag時予以統一處理,這樣就能令兩者各司其職,互補不足。例如筆者在不同文章中用了不同的說法(可信任的連繫/可信賴的連繫)表達Trusted Connection,但在加Tag時卻統一使用「可信任的連繫」,以加強在篩選與搜尋中的一致性。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着;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七章7-8節)
延伸閱讀:
1. 證主出版:悼念《真理的尋索》作者斯托得(John Stott)
2. 胡志偉牧師本週評論:悼念司徒德 : 使命教會的牧者(上)
3. 胡志偉牧師本週評論:悼念司徒德 : 使命教會的牧者(下)
互動平台:
Facebook(漁翁撒網@真証傳播):http://www.facebook.com/netfish.hk
網誌:http://netfish.cc(附專題分類、Tag、手機版本等增值功能)
![]()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
(原文在2011年8月19日刊載於漁翁撒網@真証傳播)
2011/07/29 1 則迴響
原則
萬丈高樓從地起。
用Tag(標籤)的最大好處是其靈活性,但這也令我們要決定用哪些詞彙做Tag的時候缺乏清晰的規範,在使用上帶來很大的限制。要能善用Tag的好處,先要從根本開始,建立一套有系統的方法,否則不單會浪費時間,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會製造出一大埋離題萬丈、不能發揮篩選作用的Tag,引起混淆。這套方法既要有足夠靈活性以配合未能預知的事工需要,亦要易學易用,令人人都能輕鬆掌握其竅門。
最近我用WordPress網誌系統為「漁翁撒網」建立了一個大本營:netfish.cc(用.cc是代表所有「漁翁撒網」的文章都是以Creative Commons條款授權讀者使用)。在建立過程中,要為每篇文章分類加Tag,從中得到一些新的啟發,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挑選詞彙成為Tag的三個主要原則。
第一,所選詞彙要可重用性高。Tag的關鍵作用在於根據關聯作篩選,而不是在於搜尋。所以如果某一個詞彙在不同文章中重複出現的機會不高(如人名、獨特的地名等等),就應避免把這個詞彙作為Tag。試想如果你按每一個Tag都只能看到一篇文章,那麼這個Tag還有甚麼作用呢?
第二,所選的Tag有意義。舉個簡單例子,你、我、他這些詞彙雖然可重用性高,但在一般情況下,用這些詞彙作為Tag卻難以帶出與文章主旨相關的意義,失去篩選的作用。
第三,所選Tag要作統一化和標準化的處理。簡單而言,就是把相近意義的詞彙用統一的Tag。在我為「漁翁撒網」文章加Tag的時候,發現我在不同的文章中用了不同的說法(可信任的連繫/可信賴的連繫)表達一個我常常提及的概念:Trusted Connection。結果我統一使用「可信任的連繫」。不作統一化和標準化的處理,就會出現不同而意義相近的Tag,不但引起混淆,亦會減弱Tag的篩選作用。
應用
要令使用者能輕易把相關的文章快速地篩選出來,重點在於所選的Tag既要獨特(有意義)又不可過份獨特(可重用性高)。以「漁翁撒網」的文章為例,每篇文章都附以一句聖經經文,如果以「聖經」作Tag,雖然這個詞彙本身具有獨特意義,但一按這個Tag就等於把所有文章列出來,失去篩選作用(即不符第二項原則)。但如用某卷書的某個特定章節,又會失去重用性(即不符第一項原則)。因此,我就採用所引用書卷的名稱作為Tag(如馬太福音、箴言等),以取得平衡。同時,要注意Tag的數量不宜太多,一般都在20個左右,否則亦會令可重用性減低。
萬丈高樓從地起。先要明白選Tag的原則,才可有效運用Tag增值,讀者可到「漁翁撒網」的大本營:netfish.cc參考一下。然而,要具體掌握善用Tag的方法,還是必須要親身體驗,才可領略箇中細節。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着;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七章7-8節)
互動平台:
Facebook(漁翁撒網@真証傳播):http://www.facebook.com/netfish.hk
網誌:http://netfish.cc(附專題分類、Tag、手機版本等增值功能)
![]()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
(原文在2011年8月3日刊載於漁翁撒網@真証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