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

(引言:今期「聖誕號外篇」,與弟兄姊妹分享我在推動「漁翁撒網.基督教新媒體運動」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共同思想基督徒善用新平台的意義。)

廣傳福音佳訊

我義務參與教會及福音機構的事奉近20年,主力推動教會及福音機構善用不同的新科技和新平台,加強福音和牧養工作。自1994年以來,參與基督教扶貧機構施達基金會的事奉,令我對基督徒「善用新平台」的意義體會更深。

施達基金會以非常有限的資源,從教育基督徒、發展、倡議、救援等多方面服侍貧窮人,再加上不少扶貧工作往往要爭分奪秒,故有效運用資源、與合作伙伴及捐款人保持快速溝通極其重要。善用科技工具提升效率不單只為控制成本,更重要的是缺乏效率的後果是要貧窮人以生命作為代價去承受的。我體會到扶貧工作挽救的不但是肉身生命,亦是讓還未有機會接受福音的人明白耶穌的愛。

之後我陸續參與了福音證主協會、真証傳播等福音機構,以及自己教會的事奉,益發體會「善用新平台」的意義絕非在於趕潮流、貪新鮮,而在於「堅立信望愛」。近幾年來,有不少教會、福音機構及基督徒都或多或少使用某些新平台(如Facebook、YouTube、Google Map等等),但在「善用」的層面卻還有不少可以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正是因為看到這個極大的需要,而針對如何「善用新平台」推動福音與牧養工作的資源與討論都十分缺乏,所以我雖力量微小,仍帶著無限恩典上路,推動「漁翁撒網.基督教新媒體運動」,以專欄文章、專項研究、專題培訓及專案顧問的方式,服侍有需要的教會、福音機構及基督徒,一起見證福音的大能。

福音的大能彰顯於我們的生命見證。最佳的生命見證,往往是在於我們每天面對不同經歷時,如何按聖經的教導行事為人。科技的轉變與新平台(如社交媒體、流動平台等)的湧現,其實質意義在於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提供更多不同方式,令關係得到鞏固、深化和延伸,同時亦令我們有新的平台與空間,讓我們用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見證神的恩典與大能。這些點滴見證更能我們的親友受感染,看到福音如何改變生命。如果在耶穌降生的時代已有各種不同的新媒體平台,耶穌基督降生的福音佳訊又會如何被廣傳呢?你或許可以在下面這段影片中找到一些啟迪。


影片:The Digital Story of the Nativity

重尋節日意義

在上面這段有趣的短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社交媒體平台,如何溶入耶穌降生的場景中,令未能身在馬槽中見證基督降生的人都可得聞佳訊。聖誕節的普天同慶,既不是為悠長假期,也不是為禮物和大餐,而是為慶賀救主降生,成就救贖;救恩正是我們最重要的聖誕禮物,同時亦是我們作為基督徒可送出的最佳聖誕禮物。基督為完成救贖計劃而道成肉身,降生為人,來到我們中間。我們有否效法基督,為了福音的緣故,在新平台上見證主恩呢?

一踏進十二月,街道上、商場中,無不掛著五光十色、琳瑯滿目的聖誕燈飾,大小商舖皆推出各種聖誕優惠,很多人都為迎接聖誕大餐、聖誕禮物、節日假期等等而雀躍不已。作為基督徒,身處在這片節日氣氛中,我們能否積極「善用新平台」,讓親友了解聖誕節的真正意義,為「堅立信望愛」出一分力呢?

在聖誕將臨之際,願與弟兄姊妹共同思考,彼此勉勵,善用新平台,堅立信望愛!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一章14節)

延伸閱讀:
1. YouTube影片:A Social Media Christmas
2. 施達基金會:重尋節日意義 活出愛的生命
3. 真証傳播App

互動平台:
Facebook(漁翁撒網@真証傳播):http://www.facebook.com/netfish.hk
網誌:http://netfish.cc(附專題分類、Tag、手機版本等增值功能)

創作共用許可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原文在2011年12月23日刊載於漁翁撒網@真証傳播

明辨

〔引言:今期【號外篇】,將從新媒體角度,與弟兄姊妹共同思想從萬聖節以至方舟事件帶來的反思與提醒。〕

珍珠?魚目?

互聯網的興起令我們可以從不同渠道接觸大量資訊;新媒體的湧現令資訊發放平民化,令我們皆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資訊發放者;流動平台的普及,令我們差不多可以隨時隨地接收資訊、作出回應,同時可製作或轉發資訊。在頻繁而密集的資訊接收與發放過程中,我們接收、回應、發佈的速度越來越快,但用以核實和思考資訊的時間和空間卻越來越少。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會尋找一些參考點(Reference Point),以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作出判斷。這些參考點可能是來自某位我們信任的人的意見,也可能是某傳播媒體的往績與公信力,不一而足。然而,當社交媒體與流動平台令大量不同資訊能無孔不入地進入我們的生活,這些被參考對象本身也很容易受到誤導。當我們以這些參考點為準時,有否同時思想聖經中的真理教導,以互相印證呢?被魚目混珠的資訊令我們在日積月累的接觸下受潛移默化,是我們作為基督徒在新媒體時代要謹慎提防的重要一環。

就以萬聖節為例,當青少年對萬聖節的真正意義不甚了了的時候,學校老師卻安排一些諸如「萬聖節學英文」之類的活動,甚至還讓學生扮鬼以提高他們的與趣,家長也樂於奉陪。學校老師及家長作為學生的參考點,本身也受到誤導,令萬聖節成為學校及家庭生活的正常活動之一。常常都在Facebook及YouTube等新媒體平台上看到小朋友、青少年以及家長參與各種萬聖節的相片及影片。久而久之,對於青少年以至家長都會造成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作為基督徒,我們有否在對這些資訊作出肯定,甚或作進一步分享前,停一停、想一想呢?


影片:真証傳播「人玩鬼?鬼玩你!」精華片段

祝福?絆倒?

追求真善美,堅立信望愛,把福音傳到地極,是我們身為基督徒當盡的本份。由於新媒體和流動平台令我們可輕易把發放資訊,它們可以成為作見證和傳福音的有用工具。但正因有這麼快捷方便的工具,我們更要小心行事。當我們批評商人為商業利益推廣萬聖節、媒體為嘩眾取寵歪曲事實、製造新聞,我們自己在傳揚福音資訊時,有否跌入同一陷阱呢?

作為基督徒,我們有福音大使命,但如果我們濫用媒體力量,嘩眾取寵,以不附聖經真理的做法傳福音,不單失去傳福音的意義,亦失去見證,使人絆倒。當我們看到坊間眾多與萬聖節有關的推廣活動時,我們覺得不妥;但看到似是而非的福音訊息,我們又能否有著同等的屬靈敏感度呢?

在基督教群體中,我們常用的參考點就是我們信任的教牧所作的推薦。然而,在新媒體時代,教牧與信徒一樣面對可能受到不當資訊誤導的挑戰。因此,我們更要停一停、想一想,多一點尋根究底,並以聖經真理印證當中的訊息。

近年一再引起爭議的方舟事件,提供一個很好的反省與思考的機會,讓我們想想我們所信的是甚麼,我們應如何傳揚所信的道。作為基督徒,我們要作好見證,對於一些富爭議性的福音資訊,應比非基督徒更細心檢視相關的證據與手法。我們的一言一行,可以成為別人生命的祝福,亦可以成為絆腳石。

慎思明辨,踐行信仰,善用新平台,堅立信望愛,願與弟兄姊妹共勉之!

「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21節)

延伸閱讀:
1. 真証傳播:揭開萬聖節的真相
2. 《真証人網》影片:「萬聖節的真相:邪靈與趕鬼」
3. 天倫樂雜誌第156期:片黑之後
4. 影片:2011年抗HALLOWEEN
5. 基督教佈道中心華恩堂:萬聖節究竟是何方神聖?
6. 胡志偉牧師「本週評論」:從方舟電影看謊言與誠信
7. 胡志偉牧師「本週評論」:「方舟神話」解構下的教會生態(上) 

互動平台:
Facebook(漁翁撒網@真証傳播):http://www.facebook.com/netfish.hk
網誌:http://netfish.cc(附專題分類、Tag、手機版本等增值功能)

創作共用許可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原文在2011年10月28日刊載於漁翁撒網@真証傳播

精髓

(按:適逢香港書展,筆者出席福音證主協會「Like者得禮」傳送正能量大行動啟動禮,分享「如何善用社交媒體分享信仰」。因此今期加插「號外篇」,把當日分享重點作一整理及總結。)

信徒三招

社交媒體上百花齊放,分享方式各有不同。作為基督徒,肩負把福音傳到地極的大使命,我們怎樣才可做到「善用新平台,堅立信望愛」呢?在此跟大家分享其中三個比較重要的方面。

「參與」:第一,是親身參與。對於不熟悉的事物,我們常常會有一重心理障礙,只是站在旁邊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卻缺乏親身體驗。沒有親身體驗,不能真切了解新媒體和新平台的特點與限制,亦不會明白箇中奧妙。如果你沒有試過分享資訊被朋友「讚好」(Like)的經驗,你只會質疑「讚好」(Like)有甚麼意義,而絕不會明白那微小動作帶來的鼓勵作用。更甚者,如果只從媒體上看報導,更容易形成「這些是電腦人/年青人的玩意兒」、「這簡直就是上網成癮」等等的誤解。有了親身體驗,慢慢就會明白在這些新媒體和新平台的潛規則,甚麼該做,甚麼不該做。有了基礎理解,才能進一步思考這些新媒體和新平台為福音和牧養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慎行」:第二,要做個良好網民。有不少人會為了引起朋友注意或誤中一些商人的推廣陷阱,用Tag把朋友標示在一些與他無關的圖片、影片、文章或連結中。有些人不會太介懷被朋友強Tag,或只是默默把Tag刪除;但有些人則會對這種做法很反感,結果本來想聯繫感情,最後卻變成傷感情!尊重你的朋友,在Tag朋友前先想一想大家的交情和對方的意願,不要想Tag就Tag。同時,在社交媒體上要展示真我,因為社交媒體是現實生活中社交關係的延伸,當中的聯繫是可信任的聯繫(Trusted Connection)。朋友看見你在現實生活與社交媒體上展示兩副不同面孔,對你的信任自然就會打折扣。如果你不尊重朋友,又得不到朋友的信任,結果就是你的公信力受損,即使你發放具有生命意義的福音與牧養資訊,朋友們也會因為對你缺乏信任而不理會這些資訊。

「靈巧」:第三,要作一個精明的分享者。運用動人的相片、精簡的文字、簡潔易讀的格式,並方便你的朋友作進一步分享。一張好的圖片勝於千言萬語。同時,在資訊泛濫的時代,時間是稀有資源,注意力是寶貴資產,你如果不能用簡潔文字引起注意與興趣,更多文字只會令朋友的「自動過濾系統」加速運行!


影片:俞真(Calvin) -「如何善用社交媒體分享信仰」

生命見證

有了親身體驗,在社交媒體上作個良好網民,再加上精明的分享方式,這就具備了善用社交媒體分享信仰的基本條件。善用社交媒體分享信仰最重要的關鍵是用自己的生命作見證。

坊間有很多關於社交媒體的討論,當中有兩類很流行的看法。第一類是科技看法,他們會從技術角度看社交媒體;第二類是市務推廣看法,認為社交媒體是推廣宣傳的金礦。

然而,筆者卻認為社交媒體是鞏固、深化、延伸現實世界社交關係的平台。以往我們溝通要同步(如見面、通電話等),但因時間有限,空閒時間亦不一,所以生活節奏反而容易脫節。社交媒體以非同步的方式補足我們的溝通,反而令我們彼此之間的生活聯繫更緊密。因此,社交媒體為我們提供了廣大的空間把福音和牧養資訊傳揚出去,只要以真誠的態度貫徹始終地作生命見證,信仰帶來的生命轉變自會展現上帝的榮耀與福音的寶貴!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六章8節)

互動平台:
Facebook(漁翁撒網@真証傳播):http://www.facebook.com/netfish.hk
網誌:http://netfish.cc(附專題分類、Tag、手機版本等增值功能)

創作共用許可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原文在2011年7月22日刊載於漁翁撒網@真証傳播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