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
2012/10/26 1 則迴響
馬丁路德的慎思明辨,配合印刷術的幫助,推動了教會改革運動。身處新媒體年代,我們有否慎思明辨,善用新媒體賦予的便利,作負責任的資訊傳播者呢?
適值教會改革運動495週年,今期〈溯源〉從馬丁路德的教會改革運動談起,討論基督徒在運用新媒體分享資訊時,要推本溯源的重要性。
善用新平台.堅立信望愛
2011/10/28 2 則迴響
〔引言:今期【號外篇】,將從新媒體角度,與弟兄姊妹共同思想從萬聖節以至方舟事件帶來的反思與提醒。〕
珍珠?魚目?
互聯網的興起令我們可以從不同渠道接觸大量資訊;新媒體的湧現令資訊發放平民化,令我們皆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資訊發放者;流動平台的普及,令我們差不多可以隨時隨地接收資訊、作出回應,同時可製作或轉發資訊。在頻繁而密集的資訊接收與發放過程中,我們接收、回應、發佈的速度越來越快,但用以核實和思考資訊的時間和空間卻越來越少。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會尋找一些參考點(Reference Point),以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作出判斷。這些參考點可能是來自某位我們信任的人的意見,也可能是某傳播媒體的往績與公信力,不一而足。然而,當社交媒體與流動平台令大量不同資訊能無孔不入地進入我們的生活,這些被參考對象本身也很容易受到誤導。當我們以這些參考點為準時,有否同時思想聖經中的真理教導,以互相印證呢?被魚目混珠的資訊令我們在日積月累的接觸下受潛移默化,是我們作為基督徒在新媒體時代要謹慎提防的重要一環。
就以萬聖節為例,當青少年對萬聖節的真正意義不甚了了的時候,學校老師卻安排一些諸如「萬聖節學英文」之類的活動,甚至還讓學生扮鬼以提高他們的與趣,家長也樂於奉陪。學校老師及家長作為學生的參考點,本身也受到誤導,令萬聖節成為學校及家庭生活的正常活動之一。常常都在Facebook及YouTube等新媒體平台上看到小朋友、青少年以及家長參與各種萬聖節的相片及影片。久而久之,對於青少年以至家長都會造成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作為基督徒,我們有否在對這些資訊作出肯定,甚或作進一步分享前,停一停、想一想呢?
祝福?絆倒?
追求真善美,堅立信望愛,把福音傳到地極,是我們身為基督徒當盡的本份。由於新媒體和流動平台令我們可輕易把發放資訊,它們可以成為作見證和傳福音的有用工具。但正因有這麼快捷方便的工具,我們更要小心行事。當我們批評商人為商業利益推廣萬聖節、媒體為嘩眾取寵歪曲事實、製造新聞,我們自己在傳揚福音資訊時,有否跌入同一陷阱呢?
作為基督徒,我們有福音大使命,但如果我們濫用媒體力量,嘩眾取寵,以不附聖經真理的做法傳福音,不單失去傳福音的意義,亦失去見證,使人絆倒。當我們看到坊間眾多與萬聖節有關的推廣活動時,我們覺得不妥;但看到似是而非的福音訊息,我們又能否有著同等的屬靈敏感度呢?
在基督教群體中,我們常用的參考點就是我們信任的教牧所作的推薦。然而,在新媒體時代,教牧與信徒一樣面對可能受到不當資訊誤導的挑戰。因此,我們更要停一停、想一想,多一點尋根究底,並以聖經真理印證當中的訊息。
近年一再引起爭議的方舟事件,提供一個很好的反省與思考的機會,讓我們想想我們所信的是甚麼,我們應如何傳揚所信的道。作為基督徒,我們要作好見證,對於一些富爭議性的福音資訊,應比非基督徒更細心檢視相關的證據與手法。我們的一言一行,可以成為別人生命的祝福,亦可以成為絆腳石。
慎思明辨,踐行信仰,善用新平台,堅立信望愛,願與弟兄姊妹共勉之!
「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21節)
延伸閱讀:
1. 真証傳播:揭開萬聖節的真相
2. 《真証人網》影片:「萬聖節的真相:邪靈與趕鬼」
3. 天倫樂雜誌第156期:片黑之後
4. 影片:2011年抗HALLOWEEN
5. 基督教佈道中心華恩堂:萬聖節究竟是何方神聖?
6. 胡志偉牧師「本週評論」:從方舟電影看謊言與誠信
7. 胡志偉牧師「本週評論」:「方舟神話」解構下的教會生態(上)
互動平台:
Facebook(漁翁撒網@真証傳播):http://www.facebook.com/netfish.hk
網誌:http://netfish.cc(附專題分類、Tag、手機版本等增值功能)
![]() |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
(原文在2011年10月28日刊載於漁翁撒網@真証傳播)
2010/10/22 2 則迴響
人云亦云
《戰國策.魏策二》中有一個記載,說龐蔥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怕魏王在他離開後聽信小人讒言,對他產生懷疑,故問魏王如果有人說街上有老虎,他會否相信。結果是如果只有一個人說,魏王就不相信;如果有兩個人說,魏王就會將信將疑;如果有三個人說,魏王就會相信。龐蔥於是對魏王說:「很明顯街上不會有老虎,但因為三個人說有,就好像真有老虎一樣。趙國邯鄲與魏國大粱間的距離比這裡跟街上的距離遠得多,議論我的又不止三個人,希望大王能明察,不要聽信流言。」儘管龐蔥已花盡心思提醒魏王,最後魏王還是因信讒言而疏遠龐蔥。由於這個典故,出了「三人成虎」的成語,意指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
社交網絡令我們每個人都能輕易掌握方便快捷的傳訊工具,讓訊息快傳及廣傳。在社交媒體上,我也跟大家一樣,會轉載不同訊息,與其他人分享。這令我對「三人成虎」的成語有一番更深的體會。有一位剛參與Facebook不久的朋友看了一篇報章報導,指有35%的Facebook用家後悔留言,於是發電郵向我查詢,問在Facebook留言是否真的很危險。
這個調查是由世界著名電腦及網絡安全軟件公司F-Secure透過網上問卷形式進行。在F-Secure所發佈的新聞稿中,沒有詳述問卷調查所根據的研究方法。以其調查涵蓋平台(Facebook / Twitter / Stumbleupon)會員人數之多(數以億計)、網上問卷調查成本之低、調查期間之長(3個月),整個調查的樣本卻只有450人,實在令我對調查的嚴謹程度及調查方法是否科學化產生很大的疑問。然而,報章在報導時卻只選取了最唬人的數據作標題以吸引讀者。我絕非全盤否定調查的結論,只是認為所用的調查方法並不能提供充足證據支持調查的結論!
在社交網絡上,我們分享訊息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個人的認證或關注。這則新聞在Facebook上被廣泛傳播,多數情況下都是順著新聞的結論再添加個人評價。這其實是已經等於認同新聞的結論,而再進一步添加個人經驗或意見,接收訊息的朋友又會進一步把這個過程重複。於是本來並不科學的結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變成一個更具權威性的結論!大多數人都不會關心該項研究的基礎是否扎實,方法是否嚴謹,只會記住那些有問題的結論!這反映了在社交網絡中透過可信賴的連繫(Trusted connection)分享資訊的黑暗面:透過可信賴的連繫分享正確有用的資訊固然可製造極佳正面效果;但運用不當,亦能變成以訛傳訛的高效工具!
作鹽作光
換一個角度看,社交網絡的快速傳訊特性,亦令我們有更多作鹽作光、令真相顯明的機會。對於新聞報導,或許我們會覺得難以辨別真偽;但在屬靈層面,我們卻可以有不少發揮空間。
近年萬聖節已變成商業化的噱頭,被商人粉飾成一個看似有趣的節日,很多人都不會考究其來源,小孩亦以扮鬼為樂。今年我看到不少住宅區商場早在十月初已紛紛換上萬聖節的主題裝飾,社交媒體上也有很多人分享各種跟這些萬聖節裝飾相關的照片。作為基督徒,我們是否明白萬聖節的真相呢?我們可如何善用社交媒體作回應呢?在此謹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作為參考。第一,我會避免對這類訊息「讚好」(Like)及作進一步分享,以免成為間接的代言人,令萬聖節的真相被進一步掩蓋。第二,我會分享介紹萬聖節真相的有關訊息及活動,冀能讓更多弟兄姊妹及親友從商業廣告以外的另一個角度了解真相,亦希望能透過社交網絡的強大延伸能力,將真相廣傳!
面對在社交網絡上廣泛流傳的各種糖衣毒藥,正是我們作鹽作光的最佳機會!
「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因為你是救我的上帝。我終日等候你。」~詩篇廿五篇5節
延伸閱讀
1. 35% Facebook用家後悔留言
2. Facebook users connect from work, but avoid the boss
3. 真証傳播:揭開萬聖節的真相
4. 真証傳播Fans Club@Facebook
5. 天倫樂雜誌:從萬聖節說起
6. 基督教佈道中心華恩堂:萬聖節究竟是何方神聖?
7. 「基督徒只信神,不扮鬼」專頁@Facebook
互動平台:
Facebook(漁翁撒網@真証傳播):http://www.facebook.com/netfish.hk
網誌:https://netfishcc.wordpress.com
![]() 漁翁撒網@真証傳播的文字部分由俞真(Calvin)製作,以共享創意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歡迎讀者轉載及分享。 |
(原文在2010年10月22日刊載於漁翁撒網@真証傳播)